我校樊浩副教授学科团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

作者: 时间:2017-03-27

(通讯员 张凌)学术论文是检验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一个学科来说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数量更是衡量学科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高校整体学术水平的体现。

  我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药分析学》的新技术及新方法研究方向,由樊浩副教授率领年轻团队在开发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新型电分析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对中药材基因鉴定及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标志着该学科的科学研究成果取得新突破,为学科的科技创新和发现做出了新贡献,该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必将提升学科乃至于我校的科研实力与影响力,也为我校广大教师员工树立一个典范,为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期待我校教师有更多更好的标态性成果涌现。

  近日,樊浩副教授带领的中药分析新技术及新方法研究团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期刊上又发表一篇文章,题为“An electrochemical DNA sensor without electrode pre-modification”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7, 91:110-114 )(不需要预修饰电极的电化学DNA传感器)。该期刊为国际工程科技类顶级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7.476,位于 ESI 前10%。该论文已经是团队在该杂志发表的第3篇论文,前期2012年 “A host–guest-recognition-based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for thrombindetection”(2012, 35:33-36)(基于主客体识别技术的凝血酶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当年影响因子5.4。2014年“An electrochemical DNA sensor for sequence-specific DNArecognization in a homogeneous solution”( 2014, 56:124-128)(能直接检测均相溶液中特异基因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当年影响因子6.409,三篇之和达19.285。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在临床检测、遗传分析、环境检测、生物反恐和国家安全防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传感器件,涉及电子工程、生物工程、分析化学、微纳加工、免疫分析和纳米材料等多个交叉学科。该研究是在国家自然基金、江西省自然基金和学校给国家局重点学科配套经费资助下完成的,该论文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DNA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HS在金电极表面可电化学快速形成Au-S键的原理,设计了新型双发卡DNA探针,同时电极的表面不需要经过预修饰。与以往的DNA传感器相比,新型双发卡DNA探针具有更高的特效性,能够更精准的识别目标基因序列。而电极不需要预处理,使得传感器的构建简单快捷。这种新型电化学DNA传感器是目前最为便捷的传感器之一,具有2.3PM的检测限,能够分辨出单个碱基之间的区别。

Copyright ©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赣ICP13005956号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1688号    邮编:330004

电话:0791-87118129    E-mail:jzyxyxx@126.com